
全衡共構療法 : 用安全且科學的方法,改正人體結構力學,達到全衡共構目標,進而解除病痛、恢復健康生活功能。
有鑑於此,汪院長多年來致力於建立一個安全有效的診療系統來處理神經肌肉骨骼系統的難題,在2006年開始建立雛形並應用於診所的病例,命名為「全衡共構療法 (Somategrity Therapy)」經過多年來不斷地修正精進,其療效已受到病家的高度肯定。
「全衡共構療法」有其清晰的治病思路與邏輯,適用於因結構力學異常造成的慢性難治症狀。它與傳統治療最大的不同點是:
1. 整體思維而非局部處理
「全衡」的本意是指「全」身的整體平「衡」。人體結構是由複雜的筋膜網絡作緊密的連結,形成「張力共構模型」(tensegrity model)。這使得人體各個部位之間環環相扣,有著「牽一髮動全身」的特性。對於難治性的問題,局部治療的療效往往無法持久,需要整體考量,從頭到腳找出問題的根本解,才能徹底解決病痛,恢復健康。
2. 處理病根而非只處理症狀
「全衡共構療法」基於「三階診療架構」,以系統性思考找出患者真正的病根,標本兼治。治療內容分為三個層次:
一階診療(Level I)-處理病灶的症狀
病灶若處於發炎狀態,應給予適當的消炎治療,例如局部注射治療。若有軟組織損傷,也會在超音波導引下,執行精準注射,修補損傷。
二階診療(Level II)- 處理動作功能障礙
如果只做症狀治療,問題常會復發。因此還要處理造成症狀的動作功能障礙,解決軌道不對與控制不良兩大問題。
三階診療(Level III)- 處理根本病因
造成結構功能障礙的原因,通常是導致疾病的主要病根,包括先天性的長短腳、結構性脊椎側彎,與後天性的的姿勢不良、動作不當、情緒壓力等,也應同時改正,病症才不會復發。
3. 和緩引動而非暴力推擠
「全衡共構療法」的治療和緩無痛,以自然生理軌道將結構還原至正確位置,不做暴力推擠。最典型的案例是椎間盤突出症的矯治,往往在和緩無痛的引動中,患者突出的椎間盤瞬間被引導歸位,症狀立即緩解。
4. 鬆解、釋放、對位、穩固,復能 ,5R相輔相成
「全衡共構療法」的五個治療方法(5R),分別是「鬆解(Relaxation)、釋放(Release)、對位(Realignment)、穩固(Restabilization)、復能(Restore)」。
- 鬆解高張的軟組織。
- 釋放短縮沾黏的肌筋膜與骨關節,使其有可動性。
- 將走位的結構對位,還原其正確的動態軌道。
- 並激活核心肌群,恢復正確的動作控制,穩固對位好的結構,使問題不再復發。
- 透過安全有效的訓練方法搭配輔具將身體復能,恢復身體該有的日常生活功能(例如步行、運動等)。
經過以上5R療程,還原身體結構的全衡共構狀態,改善組織微細循環、使症狀解除不復發,並維持健康平衡的體態與功能。